close
第一則故事
魯有兀者王駘,從之遊者,與仲尼相若。
常季問於仲尼曰:「王駘,兀者也,從之遊者,與夫子中分魯。立不教,坐不議,虛而往,實而歸。固有不言之教,無形而心成者邪?是何人也?」
仲尼曰:「夫子,聖人也。丘也,直後而未往耳。丘將以為師,而況不如丘者乎!奚假魯國!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。」
常季曰:「彼兀者也,而王先生,其與庸亦遠矣。若然者,其用心也,獨若之何?」
仲尼曰:「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與之變,雖天地覆墜,亦將不與之遺。審乎無假,而不與物遷,命物之化,而守其宗也。」
常季曰:「何謂也?」
仲尼曰:「自其異者視之,肝膽楚越也;自其同者視之,萬物皆一也。夫若然者,且不知耳目之所宜,而游心於德之和,物視其所一,而不見其所喪,視喪其足,猶遺土也。」
常季曰:「彼為己,以其知得其心,以其心得其常心,物何為最之哉?」
仲尼曰:「人莫鑑於流水,而鑑於止水,唯止能止眾止。受命於地,唯松柏獨也在,冬夏青青;受命於天,唯舜獨也正,幸能正生,以正眾生。夫保始之徵,不懼之實。勇士一人,雄入於九軍。將求名而能自要者,而猶若此,而況官天地,府萬物,直寓六骸,象耳目,一知之所知,而心未嘗死者乎!彼且擇日而登假,人則從是也。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!」
筆記 (1):
用心
-> 如何去 "使用" 我們的 "心靈"
遺: 隤的意思 ㄊㄨㄟˊ 崩壞的意思
-> 心不隨天地的崩壞 而損壞
最: 聚的意思. 歸往 歸向的意思
"止水" 如 "鏡" 照明自己
登假 = 登霞 = 得道而升天
第二則故事
申徒嘉,兀者也,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。
子產謂申徒嘉曰:「我先出,則子止;子先出,則我止。」
其明日,又與合堂同席而坐。
子產謂申徒嘉曰:「我先出,則子止;子先出,則我止。今我將出,子可以止乎,其未邪?且子見執政而不違,子齊執政乎?」
申徒嘉曰:「先生之門,固有執政焉如此哉?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!聞之曰:『鑑明則塵垢不止,止則不明也。久與賢人處,則無過。』
今子之所取大者,先生也,而猶出言若是,不亦過乎!」
子產曰:「子既若是矣,猶與堯爭善,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?」
申徒嘉曰:「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,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。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惟有德者能之。
遊於羿之彀中,中央者,中地也,然而不中者,命也。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。
我怫然而怒,而適先生之所,則廢然而反。
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!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,而未嘗知吾兀者也。
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,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,不亦過乎!」
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:「子無乃稱!」
筆記 (2):
違: 迴避
齊: 跟我一樣
大: 看重的
過: 過分
平和 檢視 人生
第三則故事
魯有兀者叔山無趾,踵見仲尼。
仲尼曰:「子不謹,前既犯患若是矣。雖今來,何及矣?」
無趾曰:「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,吾是以亡足。今吾來也,猶有尊足者存,吾是以務全之也。夫天無不覆,地無不載,吾以夫子為天地,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!」
孔子曰:「丘則陋矣。夫子胡不入乎?請講以所聞!」無趾出。
孔子曰:「弟子勉之!夫無趾,兀者也,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,而況全德之人乎!」
無趾語老聃曰:「孔丘之於至人,其未邪!彼何賓賓以學子為?彼且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,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?」
老聃曰:「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,以可不可為一貫者,解其桎梏,其可乎?」
無趾曰:「天刑之,安可解?」
筆記 (3):
儒家仍在意世上"名聲"
桎: 手銬
梏: 腳銬
死亡跟生命 是綿延的一條線 是永恆生命的過程
天刑: 違背自然 會受到刑罰的
用心在 "心靈" 上的操練
能拿走刑具的 只有 "自己"
桎: 手銬
梏: 腳銬
死亡跟生命 是綿延的一條線 是永恆生命的過程
天刑: 違背自然 會受到刑罰的
用心在 "心靈" 上的操練
能拿走刑具的 只有 "自己"
全站熱搜